国庆节遇上中秋八天长假,人们纷纷开始出游,文化旅游市场蓬勃发展并达到高潮。从传统景区到网红报名点,从历史街区到活力商圈,每个角落都挤满了人。音乐会、音乐节、体育赛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民族时尚市场等呈现出蔚为壮观的景象。市场的繁荣、消费的活跃,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的勃勃生机。 “中国红”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颜色。 10月1日,来自世界各地的12万余名游客和公民共同见证了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人群中,白发苍苍的老人和怀里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选择以同样的方式庆祝自己的祖国。湖南省韶山市毛泽东广场罗文斯,游客们通过摆放花篮、起立鞠躬等方式表达对这位伟人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海南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精心策划了以“红色传承,歌颂祖国祖国”为主题的体验式活动,游客通过角色扮演、革命知识问答等方式向烈士致敬。 “红”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对祖国的感情,“月光”见证了团圆的喜悦和温馨。 在安徽省黄山古都徽州,夜晚的鱼灯闪闪发光。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灯——王满天鱼灯、战旗鱼灯、鱼梁鱼灯将一同巡游。当灯光闪烁时,鱼灯游行就像游过古城的巨龙。来自辽宁省锦州市的游客张林在旅游期间与家人一起度假。旅行。看完鱼灯表演,他还购买了一些鱼灯文化作品。 “鱼灯有很多美好的寓意,回家后可以给家人朋友送上祝福。” 为了共同庆祝这两个节日,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也变身“气氛拥有者”。今年是国立故宫博物院成立一百周年。 9月30日起,“百年守护:从故宫到故宫”展览将在午门展览馆举办。 200多件珍贵文物让游客流连忘返,让地图从三个维度领略灿烂的中华文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推出“云波千年夜游”、“流光”系列活动和金箔绘画,将推出制作、凸版印刷等99项互动体验,让公众体验传统魅力中华文化。深圳博物馆的“满月生日、大音乐——2025深圳世博之夜”系列活动,让参观者同时感受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体验、音乐与舞蹈的精彩、诗歌与民乐的共鸣。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成熟,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再是单纯的赏山看水、游览观光,更多的是融入当地文化的愿望。今年国庆中秋期间,全国各地举办了12000余场各类文化活动,将传统景区、热门商圈打造成文化体验场所。北京花博园变身“戏园”。当你进入公园时,你就能听到优美的歌声永远在歌唱。歌剧文化周举办期间本届展会上演了20多项主题活动、近400场演出。来自全国各地的33家专业剧团齐聚于此,为大众带来专业、大众化的歌剧文化活动。假期前三天,福建省厦门市中山高速公路共接待旅客58.7万人次。游客不仅在这条有着百年历史的商业街上“买、买、买”,还能看到各种文化遗产、非物质与流行文化的碰撞。原创音乐剧《英雄侠儿》也以行进表演的形式出现在这个街区。作品总监张蓓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创新方式,让游客和市民身临其境地体验厦门的红色记忆。 “活动旅行”和“表演旅行”仍然很受欢迎。 “票根”连接吃、住、行、游、购、娱,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国家大y和中秋假期恰逢江苏超级联赛八强赛。全省联合“苏超”推出“苏超行江苏”行程产品,推出景区门票免票、文旅消费优惠券等150余项惠民举措。 10月4日,苏超联赛在南京奥体中心开赛,周边酒店几乎爆满。 10月5日,全市星级酒店及部分品牌酒店平均入住率达85.8%。 金鸬鹚是多个地区抢占文化旅游经济的重要机遇。除了惠民举措等常态化操作外,各地、旅游地也纷纷拿出新的“待客”形式。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开设政府食堂向公众提供负担得起的膳食给游客和公民。上海、河南、辽宁等省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风景区为游客提供免费热水和姜汤。河南清明Sh景区正在为游客免费发放雨衣。四川广元剑门关风景区游客中心变身“临时住所”,为游客提供临时住宿……这一感动举动得到了网友的点赞。 和谐有序的景区、便捷热情的服务、游客的笑脸,为您的旅行营造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体现了旅游业发展理念的转变,从盲目的资源开发到不断完善服务,从追求独特的消费到建立长期的声誉等。人气和财富,也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经济日报记者 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