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丨建国节出国游:全球经济海洋中的“

日期:2025-10-09 浏览: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标题:全国出境游日:世界经济海洋中的“东流暖流”。新华社记者杨亮从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出发,前往非洲的肯尼亚、南非,再到塞尔维亚等欧洲国家。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中国游客出境游加剧。不少国家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中国游客。多国观察人士表示,中国游客出国旅游不仅促进了相互交流,也为当地带来了新的经济活力,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东方暖流”。多国欢迎“中国亲友”。今年国庆节和中秋节恰逢,不少国人选择“出国旅游”,寻找不一样的度假体验。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及交通运输部日前预计,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全国口岸日均进出境旅客将突破200万人次。泰国旅游局东亚区主任楚威·西里瓦查功 (Chuwi Sirivachakorn) 表示:“泰国人希望像欢迎朋友和家人一样欢迎中国游客。” “‘泰中是一家人’不仅是响亮的口号,也是我们最诚挚的欢迎。”为欢迎中国游客,泰国旅游局于9月至12月底推出“中泰友谊月”活动。据泰国媒体预测,9月26日至10月8日期间赴泰旅游的中国游客将达到18万人次,最有可能突破20万人次。在非洲,肯尼亚山南麓的“城堡森林”在国庆假期迎来了众多中国游客。陈挺和他的朋友们om China 和一个团体一起进行了观鸟主题之旅。他兴奋地说:“短短一天半的时间,我就观察到了100多种鸟类,这里是观鸟和生态摄影的理想场所。”在南非,来自吉林省的游客谭先生长期以来一直对开普敦的桌山着迷,这座桌山被称为“众神之桌”。他利用国庆、中秋假期,对南非、津巴布韦、赞比亚进行了为期12天的访问。据南非旅游局统计,今年1月至7月,赴南非旅游的中国游客达2.3万人次,预计全年游客人数将达到5万人次。作为欧洲最早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政策的国家之一,塞尔维亚近年来入境中国游客人数持续增加。旅行社、饭店、酒店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奔波国庆假期期间前往塞尔维亚旅游的游客。 “国庆假期我们共组织了20个团,成团率超过90%。”巴尔干悦智旅行社总经理杨晓亮说。从放宽签证申请、增加对华免签国家数量、特别设置中文标识等多项优化便利措施。多国正在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鼓励旅游,改善中国游客的旅游体验。南非政府卡诺将中国视为南非旅游业的重要市场,并采取了多项措施。今年早些时候,南非内政部正式启动“可信旅行社计划”,为中国和印度游客提供快捷、简化的签证服务,几个工作日内即可签发签证。 9月中旬,南非宣布引入电子旅行授权(ETA)系统,以避免漫长的审批时间和官僚程序。俄罗斯乌德穆尔特共和国旅游部副部长伊琳娜·乌连科表示,乌德穆尔特共和国有很多景点。在公共场所张贴中文标识,让中国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一些酒店引入了‘对中国友好’的标准,比如在酒店内为中国游客设立专门楼层、在整个酒店内使用中文标识、以及在产品上贴上中文标签。”韩国政府对中国旅游团临时免签政策于9月29日正式生效。仁川市分管文化福利的副市长黄孝珍表示:“免签政策让两国民众旅游更加便利,凸显了韩中两国的密切关系。相信这也将成为韩中两国加强互信的新契机。” “我们希望“让所有中国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今年是泰中建交50周年,“我们想利用中秋节这个充满文化意义的节日,让两国人民有更深层次的交流和共鸣。”“我们想利用这个机会。多方面利用它来提振工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观察人士认为,国庆假期期间,中国游客为全球经济旅游、消费、服务等行业注入了更多活力。中国游客是新加坡旅游经济的主要推动力。苏布拉马尼亚说道。新加坡市场研究公司华凯营销创始人巴特日前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中国游客的兴趣正在“螺旋式上升”,从标志性的“必看”旅游景点转向专业化的行程和独特的体验。由于中国和S2024年2月新加坡互免签证,中国已成为新加坡第一大游客来源国。今年前8个月,新加坡接待了约230万中国游客。巴特认为,中国游客是新加坡酒店、旅游景点、零售店和机场的主要消费来源。马来西亚计划在2026年庆祝旅游年,吸引4700万国际游客,创造3290亿令吉(相当于4.2令吉兑1美元)的国际旅游收入。马来西亚旅游局副局长李泰康表示:“我们相信,中国游客的持续增长将有助于实现马来西亚的目标,并为加强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发挥重要作用。”在不久前开幕的第十五届肯尼亚魔法旅游博览会上,肯尼亚旅游局代表塞尔维亚首席执行官艾伦·恩乔罗格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游客来源国,我们希望与塞尔维亚旅游局合作,为肯尼亚创造更多的旅游机会。”塞尔维亚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将有超过15.6万名中国游客赴塞尔维亚旅游,同比增长70%。今年前7个月,赴塞尔维亚旅游的中国游客有1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3%。塞尔维亚旅游局局长玛丽亚·拉博维奇告诉记者:中国游客重视的是贡献到 当地经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维利认为,中国是主要出口国和旅游目的地,在拉动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方面为全球旅游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很多旅游目的地,尤其是欧洲、亚太地区,中国游客的到来支撑了很多中小企业和当地民众的生计。”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