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编织看自己”项目助力治愈多动

日期:2025-11-01 浏览:

新京报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张洋)10月19日至11月2日,“特殊的花:首届全国多动症艺术展”在北京民间艺术博物馆举办。武汉纺织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刘帆教授团队携艺术治疗项目《编织见自己》参展。他们与北京大学脑医卫大学、浙江大学脑计算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文化心理学研究中心等机构合作,打造“艺术+科技”互动专区,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儿童提供情感表达的非语言互动渠道。本次展览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大众美术出版社、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 ADHD 患病率我国6岁至16岁儿童约占6.3%,多动症儿童总数约2300万,其中不到20%得到系统诊断和治疗。人民美术出版社党委书记李洪强在开幕式上表示,展览的目的是“提高社会对神经多样性的认识,让艺术成为沟通的桥梁”。 “编织看自己”项目以柔软的无纺布为媒介,在一个小时的体验活动中完成“情感尺度、手工缝制、数据对比”的闭环。参观展会的参观者首先完成了PANAS情感量表,然后在D团队和刘帆的指导下完成了无纺纺织材料。系统计算情绪的变化并显示情绪的颜色。完成后,我们会进行另一项测试并创建“个人情绪温度差异图”。通过数据相比之下,参与者的积极情绪,例如快乐和自我接纳,得到了系统的强化。 刘黄先生多年从事弃儿艺术治疗活动,并担任本次展览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杨晓燕先生和陆平敬先生。刘晃带着学生们前往贵州、湖北等弃婴高发地区,系统地将艺术治疗引入到他们的教育中。提供教学生通过拼贴、刺绣、色彩、声音和材料重建情感体验的课程,被称为“情感杀戮”。她形成了“记忆布档案”和“记忆布档案”等创意项目。课程中,学生们用自己的旧衣服重构了关于“童年创伤”、“亲密”和“精神岛屿”的视觉作品。该课程已成为青少年探索自我、管理情绪的重要心理出口。也将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充分融合。 “当语言不再起作用时,艺术就成为情感的容器。”刘凡说,项目完成后,他计划将“自画像毛毡墙”剪成几块“随身口袋布”,寄回当地学校,让“一根线”继续陪伴孩子们的情感成长。它还计划与医疗机构和相关学校合作开发在线平台,扩大服务覆盖范围。 展览汇集了来自国内外20个省市的251位创作者的作品,并特别邀请了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杨晓阳、中国画会创会会长郭以思等10余位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协会成员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秘书长刘健、中国画协会主席田黎明以及老一辈著名艺术家陈家岭、金先生。肯赛。这是中国首个聚焦多动症群体的社会公益艺术展。展览将持续至11月2日。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