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云西店紫珍干燥厂助力秋收颗粒回库

日期:2025-10-28 浏览:

新京报(湖北日报)讯(通讯员蒋少言)秋风送爽,稻浪荡漾。郧西州甸子市的田野里,收割机轰鸣着耕作,一派热闹景象。目前,深海施肥示范区正在进行大规模收获,以减少化肥使用,提高效益。尽管初秋以来持续降雨,但今年农民们不再担心稻谷干旱。大马塘村新建的水稻烘干厂正式投产,提供从“收割”到“烘干”的全方位服务,保障秋收。 达马坦村的稻田里,收割机满负荷运转,有条不紊地来回行驶。用滚动的收割台小心地收割稻米,然后快速脱粒,然后储存在仓库中。拐了几个弯,司机将出粮口对准运粮车金色的稻谷如雨点般落下,很快把沉重的麦穗变成了粗粮。 烘干厂的建成,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仅传统干燥方法就会导致3%以上的自然损失。潮湿天气下损失更为严重。机械干燥可以将食物损失减少到1%以下,不仅减少了食物浪费,还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以前,晒米至少要一周时间,现在直接送到烘干厂,省时省力。”大马塘村党支部书记蔡结国感慨万千。 这一变化的背景是,地方政府议会议员纪子的工作站一直在一线紧密工作,不断开展活动。去年10月以来,为解决“冬闲田”问题,推动“闲田变宝”增加农业收入,该工作站开展了深入村组织走访调研,与农户、市场组织直接沟通,全面了解推进油轮作、水稻推广的难点。通过一线协商和提案,积极推动谈判成果落实,最终引进县议员王旭东的万丰粮油有限公司出让土地实行油稻轮作,建设标准化育苗基地和烘干车间,有效促进了当地油稻轮作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位于典子町大间正村的干燥工厂每天的干燥能力为65吨。除了作为当地油米的轮换基地外,还可以接收周边农民的烘干订单。从过去的“靠天晒干粮”到如今的“科学晒干”,甸子市的农民正在逐渐告别传统的晒干方式。“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坚定地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